目前,國內大多數火電廠的濕法脫硫廢水處理系統采用傳統的加藥絮凝沉淀工藝,但整體投運率很低。經傳統處理系統處理后脫硫廢水中SS和COD的濃度較高,且無法除去水中的Cl-。因含有高濃度的Cl-,導致處理后的廢水無法回收利用。出于環保要求和經濟效益的考慮,采用深度處理的技術實現廢水零排放是廢水處理的必然趨勢。
傳統工藝石灰石-石膏煙氣濕法脫硫過程產生的廢水中含有大量雜質,主要成分為高濃度的懸浮物、高氯根、高含鹽、高濃度的重金屬廢水,如果將這些物質直接排入自然水系,勢必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目前,國內傳統的處理方法是通過加堿中和脫硫廢水,使廢水中的大部分重金屬形成沉淀物,再加入絮凝劑使其沉淀濃縮成為污泥,最終污泥被送至灰場堆放。
脫硫廢水的深度處理技術新工藝雖然脫硫廢水經過上述傳統物化處理能基本滿足達標排放的要求,但其回用范圍局限性很大。隨著國家對水資源的日益重視,零排放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因此,要想回用燃煤電廠脫硫處理后的廢水,實現真正的廢水零排放,就要對廢水進行深度處理。
目前,常用的脫硫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包括膜濃縮法、蒸發濃縮法和結晶技術等。
采用DTRO膜法處理脫硫廢水,可有效解決采用卷式膜易受污染的問題,產水水質好,可有效的去除水中的雜質、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采用DT膜工藝處理脫硫廢水優勢:
(1)簡單預處理,占地面積小,可移動性強
(2)DT組件采用開放式流道設計,料液有效流道寬,避免了物理堵塞。
(3)最低程度的結垢和污染現象
(4)膜使用壽命長
(5)組件易于維護
(6)回收率高,能耗低
(7)過濾膜片更換費用低
(8)濃縮倍數高
脫硫廢水蒸發結晶系統為高含鹽廢水處理過程的主要耗能系統,為了降低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在廢水進入蒸發器濃縮前進入高壓反滲透(DTRO)預濃縮系統,將脫硫廢水TDS的質量濃度25~40g/L預濃縮到80~100g/L,降低進入蒸發器系統水量,提高運行效率。
蒸發濃縮技術蒸發濃縮是工業中非常典型的水處理技術之一,其被廣泛應用于化工、食品、制藥、海水淡化和廢水處理等工業生產中。在脫硫廢水的濃縮處理中應用較多的是多效蒸發(MED)、熱力蒸汽再壓縮(TVC-MED)和機械蒸汽再壓縮(MVR)技術。
內容來源于百度
電話:0537-8726655
手機:15554406518
微信:zwpt123
地址:山東省金鄉縣智慧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