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戰略的推動下,準格爾旗正構建“吃干榨盡”的循環產業鏈。曾被視為“工業垃圾”的煤矸石,在這里經高溫淬煉蛻變為每噸2800元的高端材料,譜寫著資源型地區綠色轉型的生動篇章。
走進內蒙古伊東東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全自動生產線高速運轉,窯爐內烈焰熊熊。經過破碎、成型、高溫煅燒等工序,原本灰撲撲的煤矸石逐漸成為潔白如雪的高檔耐火材料莫來石。“這條隧道窯原本是集團公司閑置了近十年的老設備,經過智能化改造后,2024年12月試產成功,2025年3月首批60噸莫來石訂單開始發往福建閩清。”公司董事長助理楊立業介紹道。
廢棄多年的百米隧道窯重新啟用,實現綠色蝶變
作為全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準格爾旗年產煤矸石超千萬噸。過去,這些固廢只能以每噸百元的成本填埋處理,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環境。伊東東研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產學研聯合攻關,成功研發出煤矸石制備莫來石的核心技術。該項目創新采用園區內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化工馳放氣替代傳統燃料,每小時消納500立方米工業廢氣,使每噸產品能耗成本降低65%。不僅實現固廢“零填埋”,更創造出顯著的經濟效益。“過去處置煤矸石每噸要花幾百元,現在反而能創造2000多元的產值。”楊立業算起生態經濟賬,年產萬噸莫來石可消化1.3萬噸固廢,相當于減少5萬平方米堆填用地。
經過高溫淬煉,“工業垃圾”煤矸石蛻變為每噸2800元的高檔耐火材料煤矸石
作為全國首個煤基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準格爾經濟開發區已形成從固廢處置到高端材料制造的完整鏈條。24個新材料項目落地生根,莫來石、填料球等12類高附加值產品暢銷全國。以“產—學—研”協同為突破口,建成內蒙古先進陶瓷設計院,研發出包括陶瓷活性分體材料、發泡陶瓷、氧化鋁陶瓷制品等多個產品,其中多項成果進入中試階段。還有內蒙古匯能硅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萬噸/年煤矸石粉煤灰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等多個產業項目正在加速建設,固廢消納能力逐年攀升。
從黑色礦渣到綠色材料,從環境負擔到經濟增量,準格爾的轉型實踐印證:在科技創新賦能下,每塊“工業傷疤”都可能蛻變為生態文明的勛章。這條隧道窯的涅槃之路,為傳統能源基地探索碳中和提供了鮮活樣本。
內容來源于百度電話:0537-8726655
手機:15554406518
微信:zwpt123
地址:山東省金鄉縣智慧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