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泥條斷面各點泥流擠出速度的控制
在生產多孔磚和空心磚時,還必須檢測擠出泥條各部分硬度是否一致。
擠出機的螺旋鉸刀在擠出泥料時其中間的泥料和邊部的泥料的擠出速度是不一樣的,最常見的是中間的比邊上的要快的多,在擠出的整根泥條上就表現為泥流速度快的部位泥料就密實,水分就較少,干燥和焙燒的收縮也較小,泥速慢的部位,泥料就較為松軟,水分也較多,干燥和焙燒的收縮也較大。由于泥料的彈性系數只有1%~2%,這種較大的收縮差異必將給磚坯造成裂紋。
在這里首先應查明擠出泥條哪一部分快,哪一部分慢,相差多少?辦法是:用約4mm厚的鋼板做一個內空比擠出泥條斷面略大的框,框里用直徑約1mm的細鋼絲將泥條分割成若干個約30mm×30mm的小方格,作為泥條分割器。或稱泥速檢測板。
使用時,先擠出一段泥條,然后沿機口把泥條切去,套上泥條分割器,此時再擠出泥條時,將被分割成為多個30mm×30mm的小泥條了。擠出1m長后,分別測量各小泥條的長度,其最長的和最短的允差為:對多孔磚不超過50mm;對厚壁空心磚不超過30mm;對薄壁空心磚不超過20mm;對擠出平瓦不超過10mm。
這種泥流速度的檢查在每次更換芯具時就應檢查一次,對平瓦則應每天檢查一次。
檢測結果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泥速不勻的情況:
· 上、下、左、右快慢不一,可以把機口向泥速較快的一方挪動一點;
· 中間快、四周慢,可以在大刀片的中部的兩面分別焊上兩塊用三角鐵割出來的分流鐵,如果中間仍稍快,則是分流鐵小了,可在其表面堆焊一層焊條或換兩塊大一點的分流鐵。反之,則應換上兩塊小一點的分流鐵。對大孔的空心磚還可以用加長中間芯頭或在芯頭后面的芯桿上套上個大螺帽,以減速泥流;
· 中間泥速太慢,可減短中部芯頭,或用芯板取代中部芯頭;
· 某一條肋或某一個邊的泥流太慢,可把該肋(邊)所面對的芯頭的斜面磨去一點。反之,則可在該面所面對的芯頭的斜面上焊一道電焊,如是陶瓷芯頭可以在該芯頭后面的芯桿上套一個偏心平墊,阻止泥流快的一方來泥太快;
· 兩條肋交匯的“十字路口”泥流太快,可在該十字路口正對的刀片上焊一根M10~M12的螺桿,螺桿長度不得超過芯的小頭的平面,分別在螺桿上套以不同外徑的平墊圈,并用螺帽在螺桿尖端擋住,以調整該處泥流速度。
19. 坯體剪刀口裂紋
剪刀口裂紋是該處泥流速度過快所致。測量磚的切斷尺寸時,可發現本來應該一樣長的同一塊磚的各點的切斷尺寸大不一樣,都是中部最長兩邊最短,誤差少的1至2mm,誤差多的可達4mm。這就是泥條中部泥流速度比邊上快,以致中部泥料擠得較緊,較密實,成型含水率較少,干燥和焙燒時的收縮也較少。兩邊正好相反,于是,干燥和焙燒時兩邊要收縮,中間不愿收縮只好拉裂成剪刀口了,用上一條相應的辦法處理。
20. 泥條四角出現鋸齒形裂紋
這是機口第二道內襯鐵皮轉角處水路縫隙較大,而第三道鐵皮又沒有水,則將出現有水小齒裂紋。如僅是第二道鐵皮轉角處缺水,出現的將是無水小齒裂紋。如果哪一支角的幾道鐵皮都缺水,則將出現無水大齒裂紋。如是后面的幾道鐵皮缺水,而前面的一兩道鐵皮水又過多,則出現的將是有水大齒裂紋,且在齒凹處有量積水。對此均應按其相應位置,調整水路。
21. 坯體孔洞內壁不光潔
是個別孔洞出現裂紋,則是該芯頭表面太粗糙或設計不當、位置不對,應打磨調整。如全部或大部孔洞內部都出現魚鱗紋,則是泥料太干,芯頭表面都粗糙或設計有誤,應調整成型水分、修整芯頭。如兩孔間的肋被拉出有規律的月牙形紋,裂紋已經透穿,則是該處泥流不足,應修磨其兩側芯頭的斜度,增大該處的泥流通道。
22.坯體孔洞變形
如是孔洞變小,可能是芯頭嚴重磨損或縮進機口太多,應更換、調整。如孔洞移位或并芯,則可能是芯桿太細已歪斜,應糾正或更換。如孔洞下坍,則是泥料太軟,應調整成型水分。如相鄰兩位置改變,但連成了一個大孔,則是兩芯桿或芯頭間卡有雜物,應清除。
23. 整個磚坯變形
主要是泥料太軟,應調整成型水分。也有可能是螺旋絞刀葉片嚴重磨損,葉片的螺旋角不對,機頭、機口太短,以致擠壓力不足,應予調整。如是在通過了切條機的泥床以后才出現變形,則應檢查泥床上的托輥是否高低不平,或托輥上包有泥塊,應調整清理。
24. 合理的碼窯密度
每立方米窯室空間平均適宜碼放標準普通實心磚坯的數量叫“碼窯密度”。一般認為對于以煤炭為內摻燃料的內燃燒磚來說以220塊/m3~260塊/m3較為合適。在生產多孔磚和空心磚時,由于磚坯本身有孔洞也可以通風,其折標計算的碼窯密度可以放寬到280塊/m3~320塊/m3。
25. 邊隙和側隙
磚瓦焙燒窯爐是把火爐放平了燒,因此,也有一個火向坯垛中間集中的傾向。其具體表現是:在同一斷面上中間溫度高,兩邊溫度低,中火跑得快,邊火滯后,和中間易出過火磚,焦磚,兩邊易出欠火磚、生磚。特別在隧道窯這一情況尤為嚴重,這是因為在隧道窯磚坯和窯體有相對運動,一種是磚坯走,窯不動,一種是窯體走磚坯不動,但都要求坯垛和兩側窯墻、窯頂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擦掛,倒坯。這個距離分別叫“側隙”和“頂隙”。其寬度宜為50mm~80mm,不可太寬,以免通過的風量太大,把熱帶跑了,溫度起不來,更要出欠火磚,生磚。在坯垛中相鄰兩塊磚坯之間的留縫寬度只有15mm~30mm,比起側隙的50mm~80mm,要小多了,能夠通過的風量也少多了,被風帶走的熱量也少多了,這就更加劇了火向中間集中的傾向,造成嚴重的中間高溫兩邊低溫。為此應在碼坯時就讓中間高溫部位的溫度高不起來。
辦法是:在窯室斷面的正中間留出一條寬度等于或略大于兩邊側隙之和的“中縫”,這樣一來中縫沒有磚坯,也沒有內燃煤,沒有熱源,再加上中縫寬通過的風就多,帶走的熱量也多,其溫度想升也升不起來了。
窯的斷面較寬時,斷面上不止兩個坯垛,可在中縫兩側坯垛以外留出二縫、三縫.......寬度依次遞減直到兩側隙為50mm~80mm。為此,一個橫斷面上的坯垛數目,必須是雙數,其坯垛間的拉縫數才是單數,也才可能有最寬的中縫,實現“中稀邊密”。
在窯室里,不僅應該有上述的縱向拉縫,橫向拉縫也不能少。這是因為順窯室縱向進來的風在到達預熱帶、干燥帶時要轉個900的彎,從窯墻、窯頂的哈風口,風管入口進入煙道排潮道排往大氣,如果沒有橫向風道,這些煙氣、水汽不能順利排出,輕則影響火行速度,重則產生磚坯凝露、潮塌、倒窯的大事故。
26. 窯車兩頭留空
在隧道窯窯車上裝碼坯垛時,窯車兩頭應留出不少于100mm寬的空檔不碼磚坯,一是防止窯車運行時坯垛前后搖擺,相鄰兩窯車兩端坯垛“碰頭”,輕則碰壞磚坯,重則碰倒坯垛,造成倒窯事故。二是兩車接頭處有了一個2×100mm=200mm寬的橫向風道,有利于煙氣、水汽順利排出,加快火行速度,增加產量。
27. 窯車上坯垛的最下一兩層磚普遍欠火
隧道窯的哈風口都比窯車車面高120mm以上,熱風都是往上飄的,火也是往上燒的,不愿“深入底層”,如果窯是上總煙道,火更是從哈風洞的上部進入哈風口到總煙道,處于哈風洞下口以下的磚坯能得到的風和熱就少得可憐,溫度怎么也升不起來。
大斷面的隧道窯在窯車面上用耐火磚砌有一個碼坯平臺,臺面基本和哈風口底面一樣高,就不出現這一問題。為什么不能“如法炮制”呢?盡管這樣每車少碼了一層磚坯,但總比欠火磚制造廢品劃算,而且這樣一來,底火快了,一天多出一兩車磚,產量也就上去了。
28. 窯車底溫度過高
窯車車底如果出現高溫勢必使車輪軸承的潤滑油脂燒干、損壞軸承,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四川都江堰一個磚廠就是因“一天燒壞68套軸承”而不得不停產的教訓,車底下的溫度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從車面經窯車墊層傳到車底,二是從窯車兩側翻越沙封槽直接“燒”到了車底,其中后者往往是主要原因。為此,生產中焙燒人員每班都必須查看窯墻兩側沙封槽是否“跑火”,辦法是從窯頭或窯尾的窯車的沙封板看過去,只允許沙封板靠窯墻的一面有火光,決不允許沙封板靠車輪的一面有任何光亮。否則應查明原因妥善處理,上述一天燒壞68套軸承的磚廠就是沙封槽的擋沙墻壞了,存不住沙,沒及時修補而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價。同時出窯車端的人員應經常檢查窯車軸承或車輪,不能燙得手不敢摸,修窯車人員應檢查出來的窯車,一旦發現沙封板被燒壞,除即時拆換外。
29. 窯車的質量
窯車是隧道窯的活動的窯底,窯車車面則是窯的活動的地平面,既要移動又不許漏風責任十分繁重,生產中,窯體不動其各點溫度也變化不大,窯車不僅要動還要不斷經受高溫――常溫――高溫的反復折磨,其更容易損壞,而必須精心維護對窯車的維護主要是:
車面墊層一要實二要平,以確保磚坯碼上去一不歪斜,二不下沉,坯垛穩定;
車面墊層四周的大塊耐火磚的圍護必須完整、穩固,損邊缺角的應立即拆換,那種抓一把稀泥摸上去的做法是自欺欺人,這些圍護圈兩邊的嵌入窯墻兩邊的挑磚下面和窯墻組成曲折密封,兩頭和相鄰窯車組成曲折密封,防止車下冷風上竄,如果損壞了,還能密封嗎?
沙封板應平整完好齊全穩固,插入沙中部份不少于30mm~50mm,否則應修換;
車兩端扣榫應完好,沒有變形、凹槽中填充的耐火材料應足夠,保證兩車接頭蜜不漏風;
車輪軸不許左右竄動,以免運行中車體左右搖擺,刮壞窯墻。檢查時,可用鋼釬左右撬動車體,不許搖擺,檢修車輪及軸承時不許輪軸左右竄動,否則均應采取措施固定之。
30. 風機和風機變頻
在磚瓦焙燒窯爐用的風機的風量和風壓焙燒時需要氧氣,傳遞熱量都需要風。在隧道窯每燒成1kg泥料需要5m3~6m3的空氣,同時產生6.08~7.08m3的煙氣,一塊普通實心磚坯原料約2.8kg左右,按3kg計算每燒成一塊普通實心磚約產生18.24m3~21.24m3的煙氣。平均按20m3/塊磚計算,如果窯設計每小時出5000塊普通實心磚,則風機的最低風量應為5000×20=10萬m3/小時。
在窯里需要的是流動的風,光有風量是不行的,因為風要從出窯端吹到干燥室(帶)排入大氣,所以這10萬m3的風還必須有“勁”叫風壓單位是“帕”(Pa),對于一次碼燒隧道窯或帶人工干燥室的二次碼燒窯爐,應該有1100帕~1300帕,風機的風全靠不斷旋轉的風翼(葉)迫使空氣流動,風翼旋轉得越快,風量越多,風壓也越大。其特性是:
轉速和風量成正比。即風機轉速如果下降一半,風量也下降一半;
轉速與風壓的平方成正比,即如果轉速下降一半,風壓只有二分之一的平方即四分之一;
轉速和軸功率的立方成正比,即轉速如果降低一半,軸功率只需要原來定額的八分之一。
因此,在下調風機變頻時決不能只考慮風量、節電,還必須兼顧風壓,以免風“吹不動了”。辦法是每次下調變頻必須到出窯端,在即將出窯的窯車的磚垛上必須能吸住一張報紙,說明風壓到位,吸力越大,風壓也越大。如吸不住報紙,說明風壓不夠,必須立即適當調高變頻,而用哈風閘或風門來調整風量。
使用哈風閘時,不管是用順階梯閘,還是橋式閘,其首閘(距焙燒最近的一個閘)的高度宜為遠閘(距窯門最近的一個閘)的高度的五分之一。在橋式閘則是其最高的閘的五分之一,此時運閘應是其最高的五分之二,并應堅持先提后落,緩提緩落的原則。
在遮擋出窯端磚垛控風限氧時,應注意如果當時焙燒帶是上部高溫,應遮擋出窯磚垛的上半截,如焙燒帶是下半段高溫,則應遮擋出窯磚垛的下半截。
31. 入窯坯體炸裂
當入窯磚坯的殘余水分過高,預熱帶初期的升溫速度又超過了25~35℃/h時,坯體中迅速汽化了的蒸汽來不及排出,擠炸磚坯。殘余水分越高,情況也越嚴重,甚至窯頂可聽到炸裂聲,尤其在蹲火后剛進入預熱帶的磚坯。因這時該段溫度較高,更易產生炸裂。如果只是預熱帶升溫較急,殘余水分并不太高,水汽常只擠破磚坯表層,形成蛛網般的細裂紋。對此,除應控制入窯坯的殘余水分低于6%外,還應適當延長預熱帶,使緩慢升溫均勻脫水,以及在蹲火及輪窯燒紙擋后緩慢提遠閘,慢慢加高。
32. 啞音磚
除因欠火造成的啞音磚外,成型時造成的隱形裂紋和因原料土中雜質太多、攪拌不勻留下的隱形分層,濕坯在預熱升溫太急,已被霜凍的磚坯和磚坯在預熱帶吸潮凝露等均會形成微裂紋,造成啞音磚。此外,如焙燒不當,過早打窯門,隧道窯把冷卻帶推到了窯外造成磚體突冷形成微裂紋等,也可能造成啞音磚。對此,除應強化原料處理,剔除雜質,充分混勻,改善擠出機`的有關參數外,還應注意不燒高濕坯、霜凍坯,同時應保證預熱良好,有足夠長的保溫帶。
33. 壓花磚
高內燃及煤矸石磚常在兩坯疊壓處出現蘭黑色的疤痕,有時黑疤還略有凹陷,叫壓花。是因疊壓處缺氧燃燒,泥料中的三氧化二鐵被還原為蘭黑色的氧化亞鐵所致,因氧化亞鐵對粘土類有較強的助熔性,焙燒產生收縮形成凹陷,但并不影響其強度。因此,磚坯的內摻熱量不可太高。對高內燃的煤矸石磚可采用平裝密碼的碼窯形式,把壓花轉移到不影響砌體外觀的大面上去;成型時強化撒沙,使疊壓面可以流過一定數量的空氣;干坯入窯,防止上下磚坯“壓花粘連”;焙燒采用低溫長燒,盡量充分氧化,減輕壓花。
34. 黑心磚
磚的斷面從表層到心部明顯有別,表層顏色正常,越向心部越黑。其中,欠火黑心暗而無光,黑色染手而不刮手,在黑心和已燒好的表層之間有一條明顯的紅白色帶。磚啞音,比正品稍重,屬欠火磚。原因是焙燒溫度及時間都不夠。凡是這種類型的黑心磚,其抗凍性都不合格,用于建筑遇水后,在冬季大多數都會出現凍害。
另一種是過火黑心,黑心為蘭黑色,有光澤,刮手而不染手,為缺氧燃燒而生成的氧化亞鐵,聲清脆,強度較高,有時略有變形,欠美觀。原因是焙燒帶升溫較快,表層過早燒結,氧氣進不去,焙燒溫度也偏高。
因此,焙燒時須保持合理的升溫速度,科學地選擇燒結溫度范圍和焙燒保溫時間,從而使磚坯燒熟燒透而不過燒。
電話:0537-8726655
手機:15554406518
微信:zwpt123
地址:山東省金鄉縣智慧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