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架裂紋:
芯架裂紋的特點:是在芯架主刀架或副刀架的位置,主要是支承架的位置,坯體出現有規律的裂紋。大部分裂紋在坯體的同一位置出現,裂紋形狀基本相似。產生的原因是由于芯架設計的有問題,導致愈合區過短。或是刀架的支承點位置恰好處于不利于泥條愈合的死區。還有可能是由于黏土原料塑性較低,擠壓的黏土經過芯架以后,不能有效地愈合造成的。還有,機頭(也稱二脖子)的長短,形狀對芯架裂紋也有很大的影響。這里強調一下,機頭的內腔形狀,對泥條擠出時速度分布,芯架裂紋的產生,都有很大的影響,筆者在1989年的《磚瓦》雜志上寫過一篇文章——“曲面分流機頭和干機口”,就專題談了這個問題。黏土原料中混入的雜物,回坯頭里面的斷鋼絲,夾裹在芯架上的雜質,都有可能造成芯架裂紋。
當然,只要找對毛病的根子所在,這個問題是很好解決的。裂紋的特點是紋路是順著擠出方向的,裂紋的寬窄,深度在每塊坯體上基本一致,和碼放在窯車上的層次沒有太大關系。這種裂紋,在高孔洞率的薄壁空心磚生產中,因孔壁薄,愈合時擠壓力大,一般不太會發生這種裂紋。生產承重多孔磚時,最容易產生這種裂紋。解決的方法:在保證芯桿不產生變形的情況下,盡量后延刀架的位置。刀架的支承最好是放在容易使泥條愈合的四角并盡量離機口的進泥口遠一些。現在有些設備廠家想的比較周到。在設計上把刀架放在了機頭的中部或后部,使其遠離機口,基本上消除了刀架支承不當造成的芯架裂紋。但要注意的是這種結構的芯架因支承點較遠,上下泥料向機口流動時產生的壓力,容易使芯桿變形,造成孔洞向中間集中的缺陷
變形裂紋:
變形裂紋產生的原因比較簡單,窯車面不平,坯體外形不規則,坯體強度低都可能變形。而有的黏土原料塑性很低,稍有一點變形就會產生裂紋。這種裂紋的產生比較容易辨別。解決的方法:1、窯車面要平整,這個不用解釋,不平整會造成整個坯垛的變形。裂紋和變形的產生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搞平窯車面每個老板都有自己的好方法。2、機口尺寸要規矩,擠出來的坯體不能有大肚子現象。這個大肚子現象是個比較普遍的問題,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產生大肚子現象在標準實心磚和承重多孔磚生產時比較容易發生,尤其是現在用高擠壓力的擠出機,擠出壓力很大,機口雖然尺寸很標準,但泥條在泥缸里處于高壓力狀態,擠出機口以后,突然變化的是外部壓力消失,處于高壓狀態的泥料會有一個膨脹,這個膨脹會造成泥條中部尺寸大于邊部尺寸,形成大肚子坯體。還有一個原因,有的碼坯機是夾坯體的二個頂面。坯體出機口后本身就有一點大肚子現象,碼坯機再在兩個頂面一擠,坯體的中部就鼓得更高了。大肚子坯體在碼放的過程中自然會不平整。解決的方法是在鑲嵌機口的時候,有意在機口上下中部作一個適當的突起,把擠出機口后的壓力膨脹抵消掉。3、濕坯體強度不足,硬度不夠,坯體碼放后即承受不了上部坯體的壓力面產生變形。塑性好的黏土原料,壓力變形后并不產生裂紋,只是坯體的形狀受到影響。塑性差的原料,稍有變形即發生裂紋。
解決變形裂紋的方法,一是改善原料的塑性,盡量減少變形造成的裂紋。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提高坯體的濕坯硬度,讓坯體壓根就不要變形。目前在擠出機選型問題上有一個誤區,認為只有泥缸直徑大的擠出機擠壓力才大。實際泥缸直徑和擠壓力是兩個概念。泥缸直徑大,只能說明擠出的泥量大,并不能說明擠壓力一定大。擠壓力大小,決定于擠出機型號中一橫杠后面的數據。如JZK60/50-40,這個磚機的擠壓力是40kg/cm2。擠壓力高的擠出機才能提高坯體的濕強度,不一定要泥缸直徑大。坯體的濕強度高了,相應的含水率也較低,坯體在脫水收縮時的收縮比也會減小,更有利于減少干燥過程中和裂紋。
以上裂紋形式都和設備有關,也就說產生這些裂紋的原因都在設備上。解決干燥缺陷問題時,必須首先要把設備的原因排除在外。否則,缺陷產生的原因在設備上,而你卻在干燥室上下功夫,那肯定是要走彎路的。
內容來源于百度
電話:0537-8726655
手機:15554406518
微信:zwpt123
地址:山東省金鄉縣智慧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