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每一塊磚坯的外表面盡可能多的接觸空氣,每一塊磚坯都能均勻的與風交換熱量,使內燃料盡可能多的吸收氧氣充分燃燒,就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坯體不能碼得太密了,以免風走不動,既缺氧燃燒,又降低產量;也不能碼得太稀了,通過的風太多,把熱量都吹跑了,同樣增加煤耗,降低產量。以普通實心磚(外形尺寸240mm*115mm*53mm)為例,一般認為每1m3窯室空間平均碼230塊~240塊為宜,并稱之為碼窯密度。當生產多孔磚、空心磚時,應首先按其外形體積為普通實心磚的倍數(稱折普通磚系數)換算為折合多少塊普通實心磚,再按一臺窯車所占有的窯室空間體積,計算出碼窯密度。由于多孔磚和空心磚本身有孔洞,也可以通風,其折標計算的碼窯密度可增加到280塊/m3~300塊/m3,這就是合理的碼窯密度。
風從隧道窯出車端進來后是沿著縱向前進,為了給風留出足夠的風道,坯垛橫斷面上所有磚坯間留出的縫隙(風道)和坯垛兩邊與窯室間隙的總面積之和應不小于窯室橫斷面積的50%。確保足夠的通風面積。實踐證明:風很難通過寬度小于15mm的窄縫,因此,相鄰兩塊磚坯,特別是磚坯的大面之間的留縫(風道)寬度不得小于40mm
由于坯垛與窯墻之間不得不留出較寬的側隙(應為50mm~80mm),這就形成了較寬的風道,流過的風太多,助長了火向中間集中的傾向,對于寬度在3.3m以下的隧道窯,坯垛中部應留出一條寬度約等于兩邊側隙之和的中間風道,使中部葉流過同樣的風量,一是中間少碼坯,內燃煤燒了;二是大風吹走的熱量多,火旺不起來,以免中部出焦磚。對于更寬的窯則宜留出較多的中部風道,其最中間的一條最寬,(以不超過180mm),往兩邊依次減窄,風道寬度總和應大于坯垛兩邊與窯墻的側隙之和。由于順坯通風,橫坯擋火,坯垛下最下一層只能碼順坯,以增加底部風量,防止底火走不動,這就是適當的風量分配。
風只有在和磚坯表面緊密接觸時才能傳遞熱量,因此,碼窯時一定要使磚坯的外表面盡量裸露在外,特別是磚坯的大面,其不僅必須裸露在外,且相鄰連個大面之間的縫隙不得小于40mm,以利于通風,這就是最大的傳熱面積。
電話:0537-8726655
手機:15554406518
微信:zwpt123
地址:山東省金鄉縣智慧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