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切出來的濕磚坯在窯外自然環境下放置一段時間(約24小時)叫濕坯靜停,對于燒結磚生產過程來說,其優點有很多。
1. 提高磚坯質量,減免干燥裂紋
眾所周知,濕坯在干燥的初期階段,最容易產生干燥裂紋(網狀裂紋)。這是因為磚坯在這一階段本身水分較高,與周圍空氣的濕度差較大,脫水速度也較快。在這一階段,磚坯在脫水的同時,其體積同步縮小,理論上,磚坯脫去多少體積的水,磚坯也縮小多少。其脫水過程是由表及里進行的,一旦表層脫水速度過快,磚坯表層干燥要收縮,而內部水還沒有排除,收縮不了,對于基本沒有彈性的泥料來說,只好漲破開裂,產生網狀的干燥裂紋了。
在人工干燥室里是“強制干燥”磚坯,要求磚坯干得快一點,產量也高一點,其產生干燥裂紋的可能性也就大多了。
在窯外自然條件下,干燥環境比人工干燥室“溫柔”多了,磚坯產生干燥裂紋的威脅也少多了。
當磚坯的含水率降到其泥料的“臨界點”(臨界含水率)以下時,雖然繼續脫水,但磚坯已不再收縮,也不會產生干燥裂紋了,所以磚坯干燥的初期階段是其干燥裂紋的多發期或稱危險期。
經現場測試發現,磚坯在窯外靜置24小時,其水分減少2-4%,對于有些原料來說其殘余含水率已接近其臨界含水率,度過危險期了。
2. 降低燒結熱耗,節能減排
以普通空心磚為例,磚坯的水分每減少1%,1塊磚坯就減少約0.03千克水,1萬塊磚坯就是300千克水,一條日產10萬塊普通空心磚的干燥一天就可以少排3噸水。
在人工干燥的過程中,每蒸發1千克水約需1200大卡的熱量,300千克水約需360000大卡的熱量,相當于51.6千克標準煤的發熱量,10萬塊磚就是516千克標準煤。實際上磚坯在靜停24小時后,要脫去2-4%的水,1萬塊磚就是600-1200千克水,10萬塊磚就是6-12噸水,僅干燥這些水1萬塊要消耗103.2-206.4千克標準煤,目前磚廠用煤的發熱量一般為3500大卡左右,如以3500大卡計算則是206.4-412.8千克實物煤,其要排放516-1320千克的二氧化碳,日產10萬塊磚就是5.16-13.2噸二氧化碳。
這些被蒸發為水蒸氣的水分還要靠風把它們帶出窯室,磚瓦焙燒窯爐排出煙氣的溫度常為40-50℃,此時每1立方米空氣的飽和含水量為58.62克和98.13克,而進入窯爐空氣也不可能是絕對干的,排出的氣體也不允許達到飽和含水量,否則在干燥室的進車端(預熱段)會產生磚坯吸潮、凝露、垮坯,因此每1立方米空氣能帶走的水分只有25-35克,即每排出1千克水分約需30-40立方米的風量。
目前,窯爐所用的風機,當風壓為1100-1300帕時,每排出1萬立方米的風約需耗電7千瓦,則1萬塊磚坯入窯水分每下降1%就可節約風機用電8.4千瓦,靜停24小時磚坯含水率下降2-4%,就可節電16.8-32.6千瓦,10萬塊呢,100萬塊呢,就不是小數目了。
所有這些工作,在濕坯靜停期間都由大自然免費代勞了。
3. 減輕窯爐負擔,增加產能
磚坯脫水,不只是要耗能還需要時間。當磚坯的成型水分為14-16%時,每減少1%,其含水率就下降7-6%,濕坯靜停24小時后其剩余的含水率也下降了14-12%,磚坯在窯內所需要的干燥、焙燒速度也可以提高10%以上,這一點已為許多有濕坯靜停工藝的燒結磚廠所證明。
4. 給窯爐儲備足夠的“糧草”,有備無患
在燒結磚生產企業,零故障是不存在的,靜停區存有足夠窯爐1天需要的磚坯,就算前工序出現什么故障,窯爐也不會缺坯了。
當然,在燒結磚廠,增加一個濕坯靜停的工序就要增加窯車、干燥車、靜停區場地設施的投資,但事實證明,只需兩年時間,其所增加的經濟效益就超過了這一部分增加的投資。
綜上所述,濕坯靜停實在是一件節能減排,增產優質,促進平穩生產的好事。
內容來源于百度
電話:0537-8726655
手機:15554406518
微信:zwpt123
地址:山東省金鄉縣智慧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