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污泥處置的問題現狀
政府層面:部分地方政府,限于地方政府財力,以采購服務的模式,捱一年算一年。期限短,價格低,服務商沒有增加必要設施的安全感和保障,從而導致污泥處理處置效果難以達成,成為燙手山芋隨意亂填埋丟棄?;蝽椖坎萋噬像R,以自運營模式盲目建設處理處置設施,但是運營起來“高耗能,不專業,高成本”從而導致艱難維持,進而爆發風險。有的雖以招商引資名義釋放特許經營權,但是沒有科學規劃財務年度預算,不能足額及時支付運營方處理處置費,從而導致運營方無法正常生產運行引發環境風險。
技術層面:首先,技術研發的周期長,投入大。以及一項技術問世,要么被行業壁壘隔除在外,要么被大量模仿,要么被資源方裹挾等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出現了“研發不如抄襲,抄襲不如公關”的惡性循環,讓行業魚目混雜。
其次,部分技術廠家夸大產品工作數據和效用,盲目追求利潤,導致產品無法在運行過程中達產達效,設施上馬不到2-3年就進入休眠狀態的例子在很多地區屢屢出現。
第三,沒有萬能的技術,也沒有永遠先進的技術。技術需要匠心精神,不斷的研發迭代,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處理處置方層面:將本是公共屬性的環保事業當成撈金生意,利潤最大化,能偷則偷,能省則省,能丟則丟,缺乏環保意識,缺乏法律知識,缺少底線思維,甚至明知故犯成為“老油條”。同時,沒有金剛鉆就敢大包大攬,最終問題放大,落個“你賜我一段浮華,我許你滿世界泥花”。
污泥難題的破解之道
總的來看,筆者認為:“高耗能導致的成本問題和污泥完全消納出路是污泥處理處置過程中的兩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從而導致產業鏈不通?!?/span>
1、去偽存真,優先選用解決“高能耗高成本低減量”的創新型干化技術解決卡喉問題,“變高能耗為低能耗”,節能降耗,減少二次稀釋這種反工藝操作,將高碳排轉變為低碳排。同時避免添加導致二次污染的處理藥劑或高增量的石灰,從而為后端處置資源化帶來可行性。
2、形成全產業鏈思維,“變難題為商機”為處理處置單位化解難題。將高耗能,低效率,高成本負荷的無奈之舉變為可盈利的商機。以“1+N模式”因地制宜將剩余污泥的干化與不同處置工藝進行緊密集合如:干化到55%-60%堆肥;干化到50%建材利用;干化到40%協同焚燒發電;干化到30%熱解碳化,同時政府主導和積極對接當地后端處置,將出路多元化打通。
3、產業資本化運作思維,“變污泥為資產”政府主導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泥運營,將污泥資本化?;诠操Y源的價值屬性,將冷冰冰的處置設施,變為可流通的污泥資產,樹立多家標準化專業化污泥垂直領域運營商,發起和成立污泥產業基金或利用Reits,讓上下游和資本共同參與。
污泥處理處置監管趨嚴且形成常態化,此外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整體規劃下,污泥的處理處置后端出路問題仍需從政策層面予以高度重視,包括但不限于目前存量污泥的無害化妥善處置,以及污泥處理設施的補短板建設,還包括污泥處理處置新技術的研發與技術突破,增大環境違法的處罰力度等。
最后,有個很不敢茍同的是國家提倡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穩定化”要求,筆者認為:減量化,一定是硬道理;無害化,必須滿足;穩定化,是核心;至于資源化,我覺得可以因材施計,不必過分強制要求。
內容來源于百度
電話:0537-8726655
手機:15554406518
微信:zwpt123
地址:山東省金鄉縣智慧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