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入窯磚坯含水率應在6%以下,最大不能超過8%。為什么必須規定磚坯含水率的限制呢?
下面從四個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
一、磚坯含水率越高,強度就越低
窯焙燒道高度都在2.5m以上,這樣高的坯垛是碼放在它底部的磚坯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因此入窯磚坯必須具有一定強度才能保證坯垛在預熱、焙燒階段不會變形、傾斜以至于倒塌。
然而,同樣泥料的均勻磚坯,含水率越高,強度就越低。對于不同土質的原料,磚坯強度性能也很不相同。
沙性原料甚至在較低含水率下就已經很容易發生變形。特別是預料熱帶氣體分層流動影響顯著,低溫高濕的廢氣容易在腿子及中、下部磚面上結露,坯體吸收結露水珠后變軟,高含水率磚坯就更容易變軟,導致坯體濕塌(即未燒即塌)。
二、入窯坯越濕,成品質量越差
空氣是可以攜帶一定量水蒸氣的,空氣溫度越高,它攜帶水蒸氣的能力越大,溫度越低,攜帶水蒸氣的能力越小。當空氣溫度降低到某一溫度后,空氣中的水蒸氣就達到飽和,若在降低溫度,一部分水蒸氣就要凝結成水珠。這種現象叫凝露。夏季造成花草莖葉上的露珠就是凝露造成的:悶熱天氣中自來水管壁外的水珠是因為高濕度隱藏氣體遇到冷物體在其表面上結露的原因。
焙燒時,預熱帶內也會因操作不當凝露。常發生凝露的情況有兩種:
1.坯體入窯后納入預熱帶前,上部磚坯吸收窯劵蓄熱,使水分蒸發。在前后兩紙擋間的封閉窯室內,空氣濕度逐漸增大,當窯底部磚坯濕度低于濕空氣露點,水蒸氣就在磚坯上凝露
2、另一種情況時,拉紙以前窯室溫度低,而預熱帶內氣體濕度大,濕度大的氣體流入剛納入預熱帶的窯室,遇到溫度低于其露點的磚坯表面發生凝露。裝窯磚坯含水率越高,預熱帶內氣體濕度就越大,凝露現象越嚴重。
磚坯表面上凝結的水珠因泥料的毛細管作用而被吸收進表面層,表面層因含水率升高就會發生膨脹。緊接著,隨著坯體的加熱,水分逐漸排出,表面又要收縮。這樣的膨脹、收縮交替作用會產生制品表面的微細網狀裂紋、啞音磚、白斑磚等缺陷。凝水的磚坯強度也不高。
三、磚坯含水率大,焙燒耗熱量大
焙燒過程中磚坯要從入窯時的常溫升至1000℃左右的高溫,在此之前必須先排除所有的殘余水分。坯體含水率越高,需要排除的水分越大。
假設一個窯室碼磚10000塊,每塊磚坯重3kg,如果坯體的含水率有8%增加至3600kg,而為了排除水分所消耗的熱量從2400kg增加至216萬kcal,相應的標準煤耗量由205kg提高到308kg。也即是說因入窯磚坯含水率的增加,導致燒碼標準煤耗多100kg。
入窯磚坯含水率提高的后果如下所示
四、磚坯含水率高,排潮量加大,增加煙囪負擔
磚坯含水率高,產生的水蒸氣越多,廢氣量增大,增大煙囪的負擔,這些潮氣若不能及時排除,勢必造成前面窯室內的凝露。
內容來源于百度
電話:0537-8726655
手機:15554406518
微信:zwpt123
地址:山東省金鄉縣智慧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