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帶、焙燒帶如何控制
窯爐燒磚過程主要分為三個段,只有這三段都能合理控制,正確地工作,才能保證燒成質量,這三段對應的預熱帶、燒成帶和冷卻帶,而保溫帶是燒成帶和冷卻帶之間的過渡帶,一般正常情況下歸入燒成帶一起研究。三帶的作用和操作控制區別很大,只要將每一帶都控制好,窯的燒成制度才能完善,磚的質量才能保證,下面主要對焙燒帶,保溫帶的有關情況加以說明:
一、燒成帶的控制
1.1燒成速度
燒成速度主要根據窯內坯體中各種原料的化學反應速度及內燃料的完全燃燒時間來確定,一般是當坯垛上下部的溫度全部達到煤的燃點以上,投入燃料在坯垛各個部位均能迅速燃燒的地方,就是燒成帶的始端,至于那些底部(或上部)溫度沒有達燃燒燃點的地方,盡管它們的上部(或底部)溫度已經變紅發亮,也不能將帶納入燒成帶。燒成帶控制時,要以磚內各種反應完全進行,燒成帶始端加入燃料后能立即充分燃燒作為窯爐操作燒成帶的控制點。
1.2燒成帶的長度
燒成帶的長度,是保證磚坯均勻燒成的關鍵環節之一,一般粘土質原料燒成高溫持續時間4h~6h即可,燒成帶長度為15 m~20 m,對頁巖、煤矸石、粉煤灰或其他工業廢渣,燒成的高溫時間可適當延長,達8 h~10 h,燒成帶長度為20 m~30 m。而對于具有超高熱值的煤矸石,則燒成時間還需要延長,燒成帶的長度可達30 m~40 m。
過去,窯車上坯垛的碼坯密度大,氣流速度慢,燒成時間長,現在窯車與坯垛的碼坯密度減小,氣流速度有很大提高,如果燒成帶不相應放長,則燒成帶的高溫保溫時間就要縮短,導致欠火生磚,而且稀碼后,需將隧道窯的燒成帶適當延長,擴大窯內燃料的燃燒面積,一方面保證高溫持續時間延長,使坯體均勻燒成,另一方面提供更多的熱量來滿足預熱和燒成對熱量的需求。外燃燒磚時,窯爐燒成帶長度一般為15 m~20 m,如果窯內通風能力強,氣流速度高,可以適當地延長燒成帶。如果窯內通風能力弱,氣流速度低,可適當地縮短燒成帶。燒成帶的長度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
當燒成帶過短時,燃料的燃燒總面積小、單位時間燃料的燃燒量和燃料生成的熱量有限,燒成速度不快產量不高,而且燒成火度不勻,后火降溫快“青底”急容易出欠火生磚,且加大燃耗。如果燒成帶過長時,其前段燃燒溫度低,氧氣濃度小,燃燒條件惡化,容易造成不完全燃燒,由于內燃燒磚和外燃燒磚的方法不同,機理不同,外燃燒磚是靠外投燃料燃燒加熱窯內氣體,由高溫氣體將熱量傳給磚坯,所以氣體溫度始終高于磚坯溫度。而內燃燒磚是依靠磚坯內的燃料燃燒產生熱量而傳給氣體,磚坯溫度總比氣體高,由于燃料在磚坯外時,與空氣接觸狀況好,燃料燃燒條件佳,容易燃燒,而燃料在磚坯內部時,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小,燃燒條件較差,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將坯體內的燃科燒完,燒成帶應適當地延長,一般為20 m~30 m。
不管是內燃還是外燃燒磚,保持燒成帶長度的相對穩定是很重要的,因為磚的燒成過程一直處于與周圍環境的熱平衡之中,燃料燃燒產生的熱量,除了供給磚坯燒成所需的物理化學反應熱之外,還要消耗于窯體蓄熱及窯體向外散熱及預熱磚坯,如果燒成帶長度固定,單位時間內燃料燃燒熱量剛好與幾項熱耗平衡。如果燒成帶長度變化后,這個平衡被打破,就要有一定的熱量消耗,重新尋求新的平衡。
1.3燒成帶的操作
燒成帶的操作要根據生產所用原料的燒成性能確定,針對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焙燒操作方法,從另一角度看,內燃燒磚和外燃燒磚的方法是不同的,所以燒成操作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采用外燃燒磚時,燃料在窯內燃燒,燃燒產生的熱氣體與磚坯進行對流熱交換,通過熱交換的熱量將坯體加熱使坯體燒成,整個燒成帶按溫度分布的高低,依次為燒成帶的低溫帶、中溫帶、高溫帶,每段長度約占1/3,主要采用“引前火”、“養火頭”、“攻中火”、“保后火”的操作方法。
引前火一在燒成帶低溫段前部,由于坯體溫度尚未達到燃料的燃點,但該處在高溫煙氣的作用下逐步提高,可在該處產生先加入少量燃料,讓其慢慢吸熱、溫度逐步提高、待窯車移位后,或氣體溫度再升高后,燃料就能迅速的燃燒。
養頭火一燒成帶低溫段溫度低、該處氣體中氧氣濃度小,主要是助燃空氣中的氧氣經燒成帶中每段時不斷參與燃燒,逐步消耗掉,到了燒成帶前部氧氣就很少了,燃料燃燒速度緩慢,應該用燃點低,火焰長的細碎煙煤量小勤加,使煤在坯垛上完全燃燒,提高窯內溫度,為燃料的迅速燃燒創造條件。
攻中火一燒成帶中溫段溫度較高,空氣中氧氣含量充分,燃料燃燒速度快,增加燃料添加頻次和數量,勤投快攻就能盡快地使坯垛的溫度達到燒成溫度以上。
保后火一燒成帶高溫段火度已足,要根據具體火度情況,適當地延長投入燃料的間隔和減少投入燃料的數量,保證窯內溫度穩定使制品燒好。
內燃燒磚,燃料燃燒反應與外燃燒磚時完全不同,內燃磚的燃料大部或全部摻加入坯體中,碼坯時燃料隨磚坯均勻地分布于窯斷面上,經過預熱帶的長期預熱,使坯體進入預熱帶的后段時,其中的燃料雖無燃燒狀態,坯垛進入燒成帶后,由于燃料分布全窯,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大,又經過長期的充分預熱。
因此燃燒反應比較迅速、劇烈,燒成火度變化很快。全內燃或超內燃燒磚時,外加燃料多作為燒成引火及調節燒成帶溫差之用,燒成采用“燒中、前,燒邊、后”的操作方法,即在燒成帶前部,坯垛溫度低,投煤引燃以后容易堆積煤焦,煤焦與內燃料同時燃燒,常常大火難以控制,所以前段不加煤。在燒成帶中部、高溫輻射集中,火度常不燒自大,所以也不加煤。在燒成帶后段和窯邊部,添加燃料使其燃燒,達到穩定窯內溫度的目的。這是由于坯體中的燃料已大部分被燒盡,過燒的危險已消除,這時可根據整個火度發展情況適當加煤,平穩火度。
內容來源于百度
電話:0537-8726655
手機:15554406518
微信:zwpt123
地址:山東省金鄉縣智慧產業園